
「衡中同卷2023高二化学 答案」衡中同卷高三一轮周测卷答案2023化学,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衡中同卷2023高二化学 答案」衡中同卷高三一轮周测卷答案2023化学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衡中同卷请关注本网站。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20.①与每天午睡小于1小时的人相比2午睡时间也会随之增加③而从深睡眠中醒来(每处2分,共6分)【考查点】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及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解析】作答本题,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第①处,由空后“那些每天午睡超过1小时的人…高出40%”可知,“高出”表明前后句是比较关系,所填内容应与“每天午睡超过1小时的人”相比较,故应填写的是与之情况相反的人群,即“与每天午睡小于1小时的人相比”。第②处,由前文“阿尔茨海默病也会导致患者白天过度午睡”可知,阿尔茨海默病的轻重程度与午睡时间存在正比关系,故阿尔茨海默病的不断进展会导致午睡时间增加,即应填写“午睡时间也会随之增加”。第③处,由空前“从浅睡眠中醒来”和空前的分号可知,新所填内容应与“从浅睡眠中醒来”句式相照应,即“而从深睡眠中醒来”。21.①从浅睡眠中醒来的人通常会神清气爽,②这种睡眠模式有助于快速提高警觉度,帮助恢复身体能量,③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④午睡10~20分钟最为推荐。(每个信息点各1分,包含因果关系1分,共5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解析】首先,分析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第二段阐述了睡眠周期分为浅睡和深睡两个阶段,通过对比指出浅睡的优点,接着提出“将午睡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是最为推荐的”的建议,最后点出这种睡眠模式的好处。其次,提取关键信息点,组成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可以将浅睡的好处作为原因,将给出的建议作为结果,其间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或关联词衔接,如“因此”“故”“因为…所以…”等。最后,通读答案保证语句通顺,字数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22.【审题指导】审读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孔子的话切入,说明了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要求;第二部分援引李泽厚先生对孔子的话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内涵,探讨如何进行自身修养,阐明其中最大的问题为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准绳。审读要求:从驱动任务上看,“身份驱动”为“当代青年”,即需从青年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具体写满分作文作时要从对周围人的观察的角度入手,来谈自己的认识。从写作要求上看,考生应结合材料内容,写出自己对自身修行的思考和感悟。【立意指导】角度一:求真务实,不凭空臆测。从“毋意”的角度出发,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有真凭实据,不凭空臆测,不胡乱揣度,否则会引起种种矛盾、带来一系列问题。角度二:广泛听取他人意见。从“毋必”和“毋固”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自己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不应独断、固执己见,要广泛听取周围人的意见。角度三:学会换位思考。从“毋我”的角度切入,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即要换位思考,多从他人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例文立意】【例文】学会换位思考《论语·子罕》有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高标准、严要求。孔子作为一代教育大家,尚且如此严格要求自己,那么,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不懈怠对自己的要求。我们处理事情不应当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而是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独木不成林,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森林中的一员。每个个体在成为“自己”的同时,对其他个体来说其实也是“他人”。置身于社会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人都会有所感受。正如一位妈妈告诫孩子不要在地板上乱蹦乱跳时所说的那样,“你的地板是别人的天花板”,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量。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良性品质,是评判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尺度,这往往也会成为衡量一个人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标准。更进一步来说,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本质上是一种善意。在特定或具体的情境中,“考虑”和“被考虑”的双方都会有各自的感受,而当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相冲突时,应多考虑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角度考量,难免会疏忽自己的感受,这就对人性的趋利本能发起了挑战。我们经常听人说:“他是舒服了,可我还难受着!”或者“我考虑他的感受,那谁考虑我的感受?”此时,考虑他人的感受,就要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忽略自己的感受,收敛自己的某些触角,将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朝着有利于他人感受的方向进行修正和调整一这是一种对高尚人格的自觉追求,是对人性趋利本能的超越。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行事时需始终秉持谨慎的态度和自我反省意识。凡事多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谨慎思考,是对自己接下来要做之事的自我反省、自我改进,是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完善。做事前“三思”,方能言行谨慎,戒除狂妄与肆意,避免伤及周围人的感受。与此相反,不考虑他人感受之人,做事往往不经深思熟虑。行事草率不仅会伤害他人,也终会因为不断降低自我要求的标准,而影响到自己的品格。如果每个人都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关注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言谈举止是否影响了他人,或许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雅”行为。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温情,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点评】内容上:考生从材料中孔子的话入手,选择“毋我”这个角度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文章主要通过道理论证闸发主题,将理论和当下生活现状相结合,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可得19分。表达上:文章入题自然,亮点在于以理服人,充分体现了议论文的逻辑力量。“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良性品质,是评判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尺度,这往往也会成为衡量一个人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标准”,“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本质上是一种善意”一这些论述均体现了作者深入的理性思考。文章后半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学会换位思考”的意义,思路缜密,说理充分。可得19分。特征上:发展等级为观点明确,说理性强,启人思考,体现了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可得19分。总分为57分。

评论